公共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是人员紧急疏散、救援通行以及延缓火势蔓延的重要构件,其消防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与财产损失。本文围绕“公共疏散楼梯间的地下与地上部分未进行防火分隔”这一问题展开,系统分析该缺陷的火灾安全隐患、产生原因、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技术改进措施、管理制度建议与应急处置要点,旨在为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促进建筑消防安全水平提升。

一、问题概述与背景
在多层或高层公共建筑、住宅楼以及综合性地下空间日益增多的城市环境中,疏散楼梯间通常贯穿地上若干层与地下若干层,承担着垂直疏散与消防救援通道的双重功能。根据消防安全设计规范的要求,为保证楼梯间在火灾情况下的防烟、防火和保证人员疏散安全,楼梯间应当作为防火分区或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使不同防火分区之间通过防火门、防火墙或其他隔断措施阻隔火、烟蔓延。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仍存在地下与地上楼梯间未做有效防火分隔、贯通形式设置不合理或防火设施配套不到位等问题,形成安全隐患。
二、主要风险与危害分析
火势纵向蔓延风险高
若楼梯间上下贯通且未设防火分隔,火源一旦进入楼梯间,可借助烟气热力和烟羽沿楼梯井迅速向上或向下扩散,引发楼层联动火灾,扩大受灾范围。
地下空间(如地下车库、商场、设备用房)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浓烟容易进入楼梯间,导致疏散通道被烟雾占据,严重影响人员逃生。
疏散通道功能丧失风险
楼梯间在火灾时若被烟气充斥、温度升高或被火焰破坏,将失去作为安全疏散与救援通道的功能,人员可能被困,救援通行受阻。
特别是在夜间或疏散组织不足的情况下,楼梯间功能丧失会造成群体性伤亡事故。
消防救援受阻
消防人员进入建筑实施救援和灭火时,若楼梯间被火烟占据或结构损害,将延误救援时效,增加救援风险。
贯通的楼梯间可能使火灾中心位置难以判定,影响战术布置。
结构与设备安全隐患
高温烟气可引起楼梯间构件和防火门、闭门器等设备的损坏,降低防火分隔的可靠性。
若未采取防火分区,喷淋、排烟等系统的局部失效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失控。
三、产生原因探讨
设计与规范执行不到位
设计阶段对规范条文理解不全面,或为追求空间连通性、视觉通透性而忽视防火分隔要求。
少数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成本、省去防火门或防火墙的设置而规避规范要求。
施工与验收缺陷
施工方未严格按设计图纸及防火施工要求实施,如未按要求设置防火门洞口封堵、防火墙抹灰或穿墙处封堵不到位等。
验收过程中消防监督、质检环节流于形式,对楼梯间防火分隔的检查不深入、不细致。
既有建筑改造忽视
在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扩建时,改造设计未充分考虑原有楼梯间的防火分隔功能,或改造后导致原有防火隔断被拆除或失效。
运营管理单位对既有隐患整改重视不够,长期存在风险。
管理与维护不到位
防火门、闭门器、密封材料等设施长期失修、被人为常开或堵塞,使本应起到防护作用的设备失效。
建筑使用单位对防火分隔管理不严格,例如占用楼梯间堆放杂物、擅自改造楼梯间开口等。
四、相关法规与标准要求(概述)
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消防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均强调楼梯间的防火与防烟指标,例如要求楼梯间作为封闭型疏散楼梯或在特定条件下作为耐火等级达到一定标准的防火分区,并配备防火门、排烟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在既有建筑改造时,亦应满足现行消防规范的基本安全要求或采取等效安全措施。
五、防火分隔的技术措施与设计原则
防火分区与楼梯间封闭设计
采用封闭式楼梯间设计,将地下与地上楼梯间在各防火分区处通过耐火等级合格的墙体和防火门分隔,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阻止火、烟跨层扩散。
在贯通楼梯间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在合理位置设置防火隔断(如水平防火门、烟道隔断)并确保其耐火完整性。
防火门、防火卷帘与自闭装置
在楼梯间与各层走廊、地下空间之间设置防火门,防火门应具备规定的耐火极限并配备自闭装置,严禁常开或被临时固定开启。
在需要大开口处,可选用防火卷帘并确保其在火灾时能及时降下分隔空间。
排烟与通风系统
在封闭式楼梯间内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或自然排烟母,其排烟能力应保证在火灾初期迅速控制烟气积聚,维持疏散环境可见度和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阻挡地下烟气上窜到楼梯间的同时,应确保排烟系统与楼梯间的防火分区配合,避免形成回流或负压带来的危险。
自动灭火与报警联动
在地下空间及楼梯间关键区域配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与防火门、排烟系统实现联动控制,火灾发生时自动闭合防火门、启动排烟及喷淋,控制火势与烟气扩散。
设置声、光报警和指向明确的疏散标识,保证人员在火灾时能迅速识别安全出口和疏散方向。
结构与材料选择
楼梯间分隔墙体与门窗采用具备相应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穿越楼板、墙体的管线、电缆等部位必须进行耐火封堵、套管或穿墙套管防护,防止成为火、烟蔓延的通道。
对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连接部位,采用防火隔热材料减少热传导危害。
六、运营维护与管理要求
设备维护与定期检测
定期对防火门、闭门器、自动喷水系统、排烟风机、火灾报警系统等进行检查、试验与维护,确保处于良好功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维护档案和运行记录,明确责任人和维护周期,确保可追溯。
严格管理措施
建筑使用单位应制定楼梯间管理制度,禁止在疏散通道内堆放物品、设置长期占用或改造行为,防止疏散功能被削弱。
实行门禁或物业巡查等措施,防止防火门被人为固定在开启状态,确保楼梯间在非紧急情况下不被占用。
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针对楼梯间失效(如被烟占据、门失效等)的应急预案,明确疏散路线替代方案、人员引导与分流措施。
定期组织火灾疏散演练,特别是在地下空间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商场、地铁站、地下停车场等),增强人员自救互救与应急处置能力。
七、既有问题的整改建议
风险评估优先级
对存在地下与地上楼梯间未做防火分隔的建筑,立即开展专业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等级与整改时限,将高风险场所纳入优先整改清单。
结构与设备补强
对于可实施的工程措施,补设防火分隔墙、防火门、耐火封堵、排烟与自动灭火系统;对无法结构改造的场所,采取等效措施如增强喷淋系统、加强排烟与增加逃生指引等。
在改造过程中应保持建筑日常运营安全,必要时采取分阶段施工或临时疏散方案,降低改造风险。
法规与监督落实
强化建设、设计、消防监督与验收等环节的执法力度,对违规改造或擅自拆除防火设施的行为依法整改或处罚。
提升消防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的规范意识,通过培训与考核促使规范得到贯彻落实。
江苏苏州智淼消防安装工程公司主营:北京消防施工安装,消防工程设计,消防维修改造,消防设备检测,消防验收代办,消防维修保养,探测器清洗,消防检测设备,智慧消防物联网,消防设备销售安装及调试为一体的正规化消防企业。消防改造网址:http://www.zmjaxf.com/;服务热线:4006-598-119







苏公网安备32058102002151号